解经络穴位之谜

0
15803
views

你有没有以下疑问:经络穴位是甚么?真的有「点穴」和「死穴」吗?

少人对于中医在临床上常运用经络理论诊断及治疗疾病感到好奇,亦难以理解个中原理。其实,经络穴位并不如大众所想般神秘。经络穴位理论源远流长,早于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有文献记载,与现今中医的诊治、针灸治疗等息息相关。希望以下内容能解答你的心中谜团。

经络是怎样被发现的?

根据历史记载和文物考证,最早的针灸经络理论起源可追溯到原始人时期。在未有完整医学体系之时,原始人面对疾病痛楚只能自行寻找方法纾缓不适,旧石器时代人类已懂得用石头磨成工具,发现用石块拍击特殊位置可纾缓某些身体的痛楚,又发现以火烘烤某些部位可以纾缓其他部位的不适,于是便开始意识到体内有气的流动,经过长久累积的观察和经验,慢慢奠定中医经络及针灸治疗的基础,直至战国末期,《黄帝内经》成书并创建了经络学说及确立了针灸治疗原则。

近数十年来,国内外不少科学家运用先进仪器研究经络为,但至今仍然未有统一结论。几千年前的古人在缺乏现代医学及解剖知识的情况下,总结及记载出完整的经络理论,并有效地指导数千年的中医临床,惟如何发现经络就如如何建造金字塔一样,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经络是一个怎样的系统?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互相连系、衔接,遍布全身而组成的系统。当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每条经脉都有特定路线,必定会经过手或足,左右对称地分布于身体两侧,有一定的起止点及循行方向,经过不同脏腑及部位而互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十二经脉互相连接,并有一定交接次序,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气血流注体系。另外,经络系统中还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及无数的孙络和浮络一同组成。

作一个简单的比喻,人体经络系统就类似香港交通道路网络,十二经脉就像香港铁路中几条主要的路线,相互连接,有固定终点站和路线,而铁路贯穿香港东西南北,亦与其他道路彼此相通,就如人体各部分的气血皆透过经脉而联系。当交通出现挤塞或机器故障时,影响到许多人正常的上学工作时间,就像身体经络出现不通而产生病变的情况,因此有「不通则痛」的说法。

经脉都有名字?

十二经脉的命名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该经的循行部位、阴阳性质及连系的脏腑。例如「手太阴肺经」属阴经,循行于上臂内侧;「足少阳胆经」属阳经,行于下肢外侧,余此类推。每条经脉上皆有特定穴位,各有不同特性及治疗适应症。

甚么是穴位?

穴位是人体中脏腑气血汇聚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治疗的施术部位。穴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称为十四经穴,皆具有固定名称及位置,位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经脉系统中,人体共有362个经穴;第二类称为经外奇穴,同样有名称及位置,但未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第三类称为「阿是穴」,并无固定名称及位置,相传是由唐朝名医孙思邈一次诊症时无意中按到而有此命名,与现代医学的压痛点、激发点等概念十分相似。

穴位的名字

穴位有固定名称,而且皆有一定含义,有些是以穴位部位和作用而命名,有些则会结合自然界现象和中医理论。例如「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晴明」穴能够治疗眼疾,有使眼晴明亮的意思;「大椎」穴为最大的颈椎,即第七颈椎棘突下。

点穴?死穴?

在现时香港及国内的大学中医课程中,并无所谓「点穴」及「死穴」的内容。点中穴道后即动弹不得只是武侠小说中的内容,然而,当中医使用针灸治疗,将针刺入穴位和配合行针手法时,大多都有酸、麻、胀、重的感觉,称为「得气」、「针感」,而被针刺者暂时不可以移动,以免体位改变导致针刺异常情况发生,例如针身在体内弯曲、肌肉纤维缠绕针身而造成疼痛感等。

另外,现实中亦没有刺激某个特定「死穴」后会立即死亡的情况。比较常见及严重的针刺异常情况为「气胸」,是针刺刺入胸、背、腋、胁等位置过深,伤及肺部,导致胸闷及呼吸困难,但一般都不会危及生命。只要取穴的位置及角度正确,采用专业的治疗方式,穴位针灸和推拿都是安全无害的。3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先向注册中医师咨询。
网页: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