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慢性肌腱炎 —— 中医理论与治疗(下)

0
7443
views

关于中医对慢性肌腱炎的治疗,很多人认为最有效是针灸,虽然针灸是治疗的部分,但适当的休息与调护亦很重要。

 

性肌腱炎有多种治疗方法,中西医及物理治疗等等皆有成效:

  1. 休息:适当的休息是炎症恢复的重要条件,避免重复伤及患部。
  2. 中医治疗:主要以中药及针灸治疗。
  3. 物理治疗
  4. 局部类固醇注射
  5. 使用保护器具 —— 加压及固定,可使患部得到休息与减轻压力,使肌腱在良好的环境下愈合。
  6. 体外震波治疗 —— 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新治疗方式,针对慢性疼痛给予高能量震波,促使微血管增生,达到组织再生及修复的功能,使症状获得纾缓。

中医对慢性肌腱炎的认识

病名

慢性肌腱炎在中医角度属「筋痺」范畴。筋痺,病在筋,是以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筋痺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书中对其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治疗原则有较系统的阐述。

病因病机

筋痺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中医认为外因与内因两大因素相关:其外因大多为严冬涉水,久居湿地,负重远行,致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筋脉;其内因为禀赋不足,久病体弱,或其他痺病日久,迁延不愈,导致正气不足。内外合犯,致使筋脉阻滞,气血运行受阻,筋脉不利,而成筋痺。总的病机是正虚邪侵,气血痺阻,筋脉失养。

辨证治疗

寒湿阻滞证

症状:患肢抽掣疼痛,酸胀沉重,抬举困难,遇阴雨天加剧,得暖则舒,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弦。以患肢掣痛,酸胀沉困,抬举困难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舒筋通络。
方药:独活散加减。
材料:羌活10g、独活15g、防己10g、木瓜10g、薏苡仁10g、川草乌5g(先煎)、桂枝9g、炙麻黄6g、五加皮9g、伸筋草15g、桑枝10g、甘草10g。

湿热蕴结证

症状:肢体沿经脉走行方向掣痛胀痛或灼痛,遇热痛甚,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以肢体掣痛、胀痛、灼痛,遇热痛甚,口苦咽干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宣痺汤加减
材料:防己15g、杏仁10g、滑石15g、连翘10g、栀子10g、薏苡仁15g、半夏10g、蚕沙l0g、赤小豆10g、伸筋草20g、甘草6g。

瘀血痺阻证

症状:肢体疼痛如锥刺,固定不移,痛不可按,局部寒热不明显,面色晦滞,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脉沉涩或细弦。以肢体刺痛拒按、固定不移、面色晦滞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材料:桃仁10g、红花l0g、当归l0g、生地20g、川芎12g、乳香5g、没药5g、元胡10g、地龙10g。

肝肾亏虚证

症状:筋痺日久不愈,反复发作,隐隐作痛,筋脉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肌肉消瘦,肢体无力,伴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以肢体屈伸不利、隐隐作痛、消瘦无力、头晕耳鸣为本证诊断要点。
治法:补益肝肾,舒筋通络。
方药:老寒腿方加减《娄多峰论治痺病精华》
材料:蒸首乌、熟地、桑寄生各20g,独活、狗脊、当归、丹参、鸡血藤各15g,木瓜及川牛膝各10g。

针灸疗法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具有镇痛和抗炎的作用。故针刺有利于慢性肌腱炎的康复。施针时会按照不同的发病部位,选取合适的穴位或痛点进针。以下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穴︰

  • 肩部︰肩髎、肩髃
  • 肘部︰曲池、天井
  • 腕部︰外关、阳池
  • 膝部︰犊鼻、鹤顶
  • 踝部︰丘墟、申脉

患者的调护

  1. 平时可以轻柔按摩病患处
  2. 减轻伤处的负担。不要做影响病患处愈合的动作。
  3. 未受伤部位的训练不宜过量,避免因为这些负担过重而引起新的部位受伤。
  4. 注意平时的饮食:宜吃木瓜、海带、花生、杏仁等食物,有助于慢性肌腱炎的康复。3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先向注册中医师咨询。
网页: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相关文章:认识慢性肌腱炎 —— 中医理论与治疗(上)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