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產後缺乳

0
4775
views

近年衛生署大力推行和支持媽媽以母乳餵養寶寶,由於母乳中含有多種免疫物質,可提高寶寶的免疫能力,亦為嬰兒的生長發育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

哺母乳除了對寶寶有益外,還可減低媽媽日後患乳癌和卵巢癌的機會,亦可加速子宮收縮,促使惡露排出流暢和止血。餵哺母乳既省錢又方便,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因哺乳其實都是一個大量消耗的過程,故能起到瘦身的效果,可見餵哺母乳的好處多多。成功進行母乳餵養的關鍵在於產後乳汁分泌充足,但現代女性壓力較大,產後不久又要上班,休息不足,缺乳情況時有發生,令很多媽媽在產後都有奶水不足的煩惱,無法進行全母乳餵哺。產婦乳汁量少,甚或全無,不足夠餵養寶寶,中醫稱之為「缺乳」、「乳汁不行」或「無乳」,多發生在產後3 天至半月內,也可發生在整個哺乳期。

缺乳的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缺乳與脾胃及肝的關係密切。乳汁是由身體的氣血所化生,脾胃則為氣血生化之源,而乳汁的分泌則有賴肝氣疏泄與調節,本病一般分虛實論治。虛證主要在於氣血不足,若素來身體體質虛弱,再因生產過程中耗傷氣血或產後過度操勞,氣血虧虛無以化生乳汁,因而乳汁不足或全無,此類媽媽乳房柔軟,無脹痛感,乳汁分泌量少而質清稀,面色蒼白,精神疲倦,頭暈目眩;實證則為肝鬱氣滯,若產後情緒抑鬱,肝失疏泄,氣血鬱滯,令乳汁運行受阻而成缺乳,此類媽媽乳房脹硬疼痛,乳汁難出而質濃稠,精神緊張,急躁易怒,時常嘆氣,胃口不佳。

缺乳的辨證論治

起初出現乳汁不足時,新產媽媽先不要過度擔憂,首要保持充足休息及補充營養,可飲用豬蹄煮湯補血通乳以增加乳汁分泌,並可在湯中適量加入通草,功專通絡,也可下乳。若乳汁仍無明顯增加,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按體質調治服用中藥。中醫將缺乳的證型主要分為氣血兩虛型和肝鬱氣滯型,治療總則為調理氣血,通絡下乳。氣血兩虛型治以益氣養血,佐以通乳,可用通乳丹(《傳青主女科》)加減治療。肝鬱氣滯型則以疏肝理氣,通絡下乳,方用下乳湧泉散(《清太醫院配方》)加減治療。產後缺乳中醫藥治療效果較好,多數媽媽經過中藥治療調理氣血或暢通乳絡後,同時養成定時餵哺寶寶的習慣,漸漸地乳汁分泌便會增多,同時防止造成乳汁積蓄。即使寶寶未肯吸乳,應將多餘的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吸出,因過多乳汁積蓄,壅塞乳絡後容易造成乳腺發炎,若乳房出現紅腫熱痛,乳汁分泌不暢,或伴有發熱等症狀,應及時求醫治療。

缺乳的其他療法

媽媽可於產前產後以打圈方式從乳房不同方位向乳頭方按摩乳房,或以暖水袋熱敷乳房,促進乳腺通暢。另外,穴位按摩有助氣血運行,促進乳汁分泌,改善乳汁阻滯,可取兩乳頭中點的「膻中」、拇指與食指間中點壓「合谷」穴、膝蓋外側凹陷處下四指的「足三里」、小腿內側足內踝上四指的「三陰交」,以及拇趾和第二隻腳趾間的「太沖」等穴按揉,在按摩的過程中可使媽媽得到適當的休息,放鬆精神,舒緩緊張情緒,均有利於乳汁分泌。

缺乳的預防及調護

飲食調護

哺乳期間媽媽的飲食習慣是直接影響寶寶的健康,好或不好的食物元素都可從乳汁中進入寶寶的身體,因此新產媽媽的食物宜忌需注意四方面,一是忌食酸澀及寒性的食物,因酸性收斂,寒主收引,都有礙氣血的運行;二是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防耗傷氣血,使氣血更虛弱,如辣椒、茴香、咖啡及香煙等;三是忌食回乳之品,如麥芽、啤酒、麥乳精、韭菜等食物;四是適當地增加營養,多吃一些高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果,多喝湯水如豬肉湯、魚湯,對促進乳汁分泌效果良好, 但切忌過度進補。

情志調護

要維持足夠的奶量餵養寶寶,媽媽必須保持心情輕鬆開朗,充足的的休息尤其重要。若産後情志不暢、憂鬱、恐懼、緊張,必然影響乳汁分泌,此時需要進行心理輔導,遇到任何困難都可向家人或醫護人員尋求幫助,保持心情平和。此外媽媽應勞逸結合,養成與寶寶同時睡覺休息的習慣,簡化家務的步驟或與家人分擔,減少訪客等,從而爭取更多休息,足夠的睡眠是乳汁充足的重要關鍵。

哺乳須知

葉凱霖(註冊中醫師)

其一:產後應盡早餵哺母乳,一般在產後半小時即可開始哺乳,以促進早期分泌乳汁。由於夜間泌乳素分泌較日間旺盛,故夜間可以多讓寶寶吮吸。

其二:哺乳時應採用正確姿態,媽媽可取半躺臥或坐著,不應平卧在床上,而寶寶的頭及身體成一條直線,面向母親乳房,鼻子對著乳頭,身體緊貼媽媽身體,避免寶寶含接乳頭的方法不當或有咬奶頭的習慣而造成乳頭皸裂,讓寶寶將媽媽的整個乳頭及乳暈全部吸入口中,期間不能遮蓋寶寶的口鼻以便觀察,留意著寶寶的面色及呼吸。

其三:加強乳房護理,注意保持乳房清潔衛生,哺乳前後用溫濕毛巾輕輕擦拭乳房,乳頭皸裂者在哺乳後可擠出一滴乳汁塗抹在乳頭上。

媽媽總是想將最好的給寶寶,為了寶寶能健康成長發育,母乳便是最佳的選擇,各位媽媽們請一起努力,讓餵哺母乳不再困難,將愛從母乳開始吧!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網頁:www.yanchai.org.hk中醫服務內容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