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促关注在囚青少年健康

0
2579
views

院舍儿童及在囚青少年的健康状况通常未受重视,尤其精神健康,在囚青少年的风险比一般青少年高,儿科医生建议引入常规健康筛检,保障院舍儿童及在囚青少年身心健康。

童健康包括身体、精神、教育及社交健康,除了家庭或社区中的儿童,更包括生活在院舍、感化及惩教院所的儿童及青少年。然而,院舍儿童及在囚青少年的健康状况通常未受重视。香港儿科医学会及香港儿科基金就居住在院舍、感化及惩教院所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权利及身心健康,召开「儿童健康政策监察小组」跨专业会议,希望尽早为院舍儿童及在囚青少年找出潜在健康问题,并及早处理,让在特殊情况下生活的儿童及青少年同样享有健康成长及发展的权利,缓减日后回归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

十多名来自不同专业界别的成员,包括儿科医生、儿科护士、教育界人士、临床心理学家、律师及社工,透过系统性研究,分析这些在特殊情况下生活的儿童及青少年所面对之健康威胁,发现现有机制没有跟进他们的健康需要。

本港每年有数千名生活在院舍、感化及惩教院所的儿童及青少年,根据国际研究显示,生活在院舍及惩教院所的青少年,因为接触较多高危行为,如滥药、性行为、暴力等,其健康风险较一般青少年高,30-39%青少年在被拘留时已有身体健康问题。

专家小组认为在囚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受到忽略;虽然院所有提供一般医疗服务,但这些儿童及青少年除疾病外,个人发展、行为或情绪问题亦需关顾。尤其是精神健康,国际研究指出,有40-95%的儿童及青少年入住院舍前已有情绪问题。专家小组引述研究显示,在囚青少年有一项或多项精神健康问题比率高达81%。

香港儿科医学会前会长及香港儿科基金秘书长王晓莉医生引述研究,四至五成在囚青少年有滥药问题,自杀或自残倾向的比率高达63%。目前本港院舍儿童及在囚青少年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健康筛检及精神评估,以致上述健康风险不被察觉。加上在院舍及在囚时,缺乏父母照顾需要,又远离家人和熟悉环境,身心备受挑战。若没有妥善护理,直接影响成年后的身心健康。

「我们建议在青少年进入院舍或惩教院所48小时内,为他们进行健康筛检,特别是精神健康及高危行为的评估,尽快治疗紧急状况和安排持续使用药物的需要。」

个人发展也是现今儿童面对新型健康风险的重要一环。不过,专家小组发现,在拘留受审或候判期间,青少年未能受教育和培训,而部分人的拘留受审时间更长达6个月至3年。

王晓莉医生指:「我们认为所有被拘留的青少年,包括受审或待判,均有学习的权利,当局有责任照顾他们的教育需要。」

近年欧、美、澳洲等广泛采用「青年司法及公义」(Youth Justice)的概念,强调了解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并确定危险因素,解决根本问题以建立青少年的抗逆力。各地政府正积极地修改惩教服务的方针,强调「青年司法及公义」,并促进少年犯的身心健康,但本港仍然源用几十年前的「惩与教」方法,当局应考虑优化措施,与时并进。

香港儿科基金主席兼国际儿科医学会前会长陈作耘医生建议:「不论背景,任何儿童和青少年都应被妥善照顾,只是政府没有制定全面的香港儿童健康政策,以致政策没有以儿童的利益为首。香港有必要尽快订立儿童健康政策,并任命儿童事务专员去领导独立的儿童事务公署,监督和评估儿童健康政策的落实和施政情况。」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